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中國菜基本進餐禮儀

1、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

2、如果有長輩,那麼應禮節性的讓菜或斟酒。

3、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再放下。

4、不伏碗吃飯,應端碗吃飯。亦即不以口就食。

5、使用湯匙喝湯,不直接以嘴呡湯而飲,不舉碗喝湯,不用筷子攪拌熱湯。

6、不要把湯匙和筷子同時抓在手裡﹐使用湯匙舀湯時,把筷子放在桌上。

7、不狼吞虎嚥,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別人統一步調。

8、不要讓食物粘在湯匙和筷子上﹐不用舌頭舔食餐具。

9、不要用自己的筷子或湯匙取菜,用公筷母匙取菜。

10、不要翻攪或挑揀菜餚﹐不要挑出自己不吃的食物和佐料。

11、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吃光,應先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

12、進餐時不高聲說話。

13、吐出的骨頭魚刺等飯渣,應放到指定的地方,或包在紙上扔掉﹐不要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14、如果要咳嗽,打噴嚏,把臉移開後用手或手絹摀著嘴﹐以免失禮。

15、筷子不可對夾,如果用餐時一雙筷子因為夾菜而夾到另一雙筷子,稱為筷子打架。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

16、用餐時如果餐具掉到地上而損壞,比如打碎了碗,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地方新年打碎餐具有說:「歲歲平安」的習慣。

17、用餐時不要出聲音﹐也不要讓匙和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18、用餐後﹐湯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疊起來放在桌子上。

19、使用牙籤時用一隻手遮著使用﹐使用完之後﹐放回牙籤包裝紙裡面。

20、大聲打嗝、吃麵喝湯時發出聲音,都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

21、牙縫中塞了食物,不可以用舌頭去吸舔它或當眾剔牙,應該去一個有鏡子而且不會被人看到的地方(例如盥洗室)再處理。女士補粉補口紅應該去盥洗室。

22、在餐館用餐時,避免點手抓式的菜餚或是酒精類的飲料,也不要抽煙,因為髒兮兮的吃相、喝醉酒、污染空氣,都是不受歡迎的行為。

23、受邀參加別人宴請的飯局時,不可以索取打包;只有非正式的用餐場合才能索取打包。

本文摘自大紀元生活網

漢族古代食儀

在中國古代,在飯、菜的食用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通過飲食禮儀體現等級區別。如王公貴族講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麥,魚宜漲,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貧民的日常飯食則以豆飯藿羹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有菜餚二十餘種。

"凡王之饋,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這告訴我們,進獻王者的飲食要符合一定的禮教。《禮記‧禮器》曰:"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而民間平民的飲食之禮則"鄉飲酒之禮,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鄉飲酒,是鄉人以時會聚飲酒之禮,在這種慶祝會上,最受恭敬的是長者。   

產 生於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不僅講求飲食規格,而且連菜肴的擺投也有規則,《禮記‧曲禮》說:"凡進食之禮,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膾炙處外,疏醬處內,蔥片處右,酒漿處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譯成現代的文字,就是說,凡是陳設便餐,帶骨的菜肴放在左邊,切的純肉放在右邊。幹的 食品菜肴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湯放在靠右手方。細切的和燒烤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在近處。蒸蔥等伴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和羹湯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 陳乾肉、牛脯等物,則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這套規則在《禮記‧少儀》中也有詳細記載。上菜時,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於左手上;上魚肴時,如果是燒魚,以魚尾向著賓客;冬天魚肚向著賓客的右方,夏大魚脊向賓客的右方。

在 用飯過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縟禮。《禮記‧曲禮》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 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辭以簍。濡肉齒決,於內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 辭于客,然後客坐。"

這段話的大意是講: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不要 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裏,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 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沾漬的肉醬。   

如果有客 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烹調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醬類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濕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於肉就得用手分食。 吃炙肉個要撮作一把來嚼。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沾漬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侯的主人,主人跟著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

文章來源:漢族古代食儀


本文摘自大紀元生活網



中國人的飲食習俗

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但在不同階層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盡相同。因此古代有稱在位者為"肉食者"。


以熱食、熟食為主,也是中國人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這和中國文明開化較早和烹調技術的發達有關。中國古人認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 膻。"熱食、熟食可以"滅腥去臊除膻"(《呂氏春秋.本味》)。中國人的飲食歷來以食譜廣泛、烹調技術的精緻而聞名於世。史書載,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的 廚師,一個瓜能變出十種式樣,一個菜能做出幾十種味道,烹調技術的高超,令人驚。在飲食方式上,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 很早,從許多地下文化遺存的發掘中可見,古代炊間和聚食的地方是統一的,炊間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煙,下有篝,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圍火聚食。這種聚食 古俗,一直傳至後世。聚食制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係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國人的飲食習俗的 一大特點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禮記》中曾說:"飯黍無以箸。"可見至少在殷商時代,已經使用筷子進食。筷子一般以竹製成, 一雙在手,運用自如,即簡單經濟,又很方便。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歎為觀止,贊為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上,東方各國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國。中國 人的祖先發明筷子,確實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本文摘自大紀元生活網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宮保雞丁的由來

四川名菜「宮保雞丁」,是與清朝四川總督丁寶楨有關。丁寶楨原籍貴州咸豐三年當了進士,光緒二年,當上了四川總督督是地方上的最高長官,為正二品 類似現在的省長。因丁寶楨平息過捻亂,被加了「太子少保」的銜。自清朝雍正時起,不公開立太子,乃沿襲古制,對有功的大臣加以「少保」銜,以示朝廷的「恩 寵」。所以,丁寶楨又有「丁宮保」的稱呼。據傳,丁寶楨也是位美食家,喜愛烹調,家中常聘名廚,並囑他們專研烹飪技術,不斷創新。

丁寶楨在 家宴客時,常有「炒雞丁」一菜,為客人稱讚不已。丁寶楨每回故鄉省親時,親朋好友為他設宴洗塵;丁寶楨說:「各位勿要破費,只上炒雞丁即可。」親朋好友見 丁寶楨如此喜歡吃「炒雞丁」,便將此菜稱為「宮保雞」。丁寶楨的長孫原是北京大學地質學教授,文化大革命時逝世。次孫曾在四川工作過,是一位經濟學家?五 十年代時,他曾為「宮保雞丁」一事向人說過:「據我的老一輩說,我們丁家每年都到祠堂裡祭祀,並做一款宮保雞作為給爺爺的祭品,但是不加辣椒。不知我的爺 爺當時是否喜歡吃辣椒。」可見,當時的「宮保雞丁」並不一定放辣椒,是後來此菜在四川出名時便帶辣椒了。這可能與丁寶楨出任四川總督和四川人,喜歡吃辣椒 的食俗?關。

關於宮保雞丁的來歷,有三種傳說:

一說:丁寶楨原籍貴州,清咸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他一向 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餚,據說在山東任職時,他就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 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製的炒雞 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二說:丁寶楨來四川,大興水利,百姓感其德,獻其喜食的炒雞丁,名曰「宮保雞丁」。

三說:丁寶楨在四川時,常微服私訪。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雞丁,叫家廚仿製,家廚以「宮保雞丁」名之。


本文摘自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2/50722-1.asp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筷子的傳說

筷子看起來只是非常簡單的兩根小細棒,但它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價廉物美。筷子也是當今世界上一種獨特的餐具。凡是使用過筷子者,不論華人或是老外,無不欽佩筷子的發明者。可是它是何人發明?何時創造誕生?

<姜子牙與筷子>
這個傳說流傳於四川等地,據說姜子牙只會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幹,所以十分窮困。他老婆實在無法跟他過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

這 天姜子牙釣魚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他一口。他 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 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姜子牙知道這是一隻神鳥,於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 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 然看見絲竹絲絲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臉都嚇白了, 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大禹與筷子>
這個傳說流傳於東北地區。說的是堯舜時代,洪水氾濫成災,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後,發誓要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惡浪搏鬥,別說休息,就是吃飯、睡覺也捨不得耽誤一分一秒。

有 一次,大禹乘船來到一個島上,飢餓難忍,就架起陶鍋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後,因為燙手無法用手抓食。大禹不願等肉鍋冷卻而白白浪費時間,他要趕在洪峰來前去 治水,所以就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從熱湯中夾出,吃了起來。從此,為節約時間,大禹總是以樹枝、細竹從沸滾的熱鍋中撈食。這樣可省出時間來制服洪水。如此久而 久之,大禹練就了熟練使用細棍夾取食物的本領。手下的人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染油膩,於是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如何挑選筷子】
一日三餐,人們總離不了筷子,可是,你對筷子的使用究竟瞭解多少?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在飲食上越來越講究,不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俱全,就連筷子 也要精心挑選。目前市場上筷子花樣繁多,琳琅滿目,各種材質的筷子應有盡有。究竟如何選擇既健康又實用的筷子,那是大有學問的。

竹筷是首選,它無毒無害,而且非常環保,還可以選擇本色的木筷。相反,塗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為塗料中的重金屬鉛以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具有致癌性,會嚴 重危害人的健康。塑膠筷子質感較脆,受熱後容易變形、融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骨筷質感好,但容易變色,價格也比較昂貴。銀質、不銹鋼等金屬筷子太 重,手感不好,而且導熱性強,進食過熱的食物時,容易燙傷嘴。

吃飯時人們往往幾雙或十幾雙筷子同到一個盤子裡夾菜。其實,筷子混用,很容易沾染各種細菌。研究發現,許多病菌都是通過筷子傳染的。據檢測,一雙不乾淨的 筷子上可能帶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細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這樣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關疾病,如肝炎、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當家長用這樣的筷子給孩子 餵飯,或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夾同一盤菜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筷子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對此且不可小視之,家裡的筷子最好做到專人專用。

實踐證明,洗刷過的筷子也並非「乾淨」。一雙筷子用久了之後,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經常搓洗也容易使筷子變粗糙,筷子上面細小的凹槽裡就會殘留許多細菌和清潔劑,在這種情況下致病的機會很多。建議家中筷子最好半年換一次。

由於筷子經常使用,特別是我們在洗刷筷子時往往把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龍頭下搓,筷子上極易殘留細菌、病毒。為此要定期消毒,筷子最好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防黴菌污染,放筷子的盒子也要定時清洗、消毒。


本文摘自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2/54007-1.asp

空心菜的傳奇故事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號稱天空飛的、陸上爬的、地裡走的、水中游的……全能搬上桌,選擇面之廣,令人歎服。因為重視「吃」,因而對它盡心研究,把它當成是一門學問、藝術來看待,所以幾千年承傳下來遠近馳名,世界上誰都知道「吃在中國」。

做菜是藝術,菜做的好不好,有個秘訣,就是「調和」。色彩要調和;嗅覺、味覺要調和;火候要調和。不但每一個菜要講究這個訣竅,菜和菜之間也是要求這樣,因此配菜也是一門大學問,甚至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左右客人的食慾和食量。

我國自古就認為政治和飲食是相通的,所以稱「相位」為「鼎鼐」。那麼,從小處說,「調和鼎鼐」就是一個「掌廚者」的本事與能耐;換個大視野來看,朝政能否治理好,那就是一個宰相的職責所在了!
歷史上有名的妲己——「紅顏禍水」之一的千年狐狸精,蠱惑商紂不理朝政、沉迷聲色、建造酒池肉林,導致盜賊橫行、烽煙四起,世局動盪。宰相比干多次進諫,但忠言逆耳,紂王並不採納,老當耳旁風。

這事兒惹惱了妲己,於是日日在紂王面前進讒言,要比干挖心以示忠誠。比干被逼無奈,只得一死以報君王。

傳說,比干臨死前,姜子牙給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之後,將符貼在胸口,立即策馬狂奔,離開京城兩千里,只要不回頭,即使無心也可以不死。

比干依照吩咐行事,不想,中途遇到一名婦人,在他身後沿街叫賣「無心菜」,比幹好奇回頭一瞅,立刻墜馬而亡。這是封神演義中非常有趣的一段野史。

故事中的無心菜,就是我們現在常吃的「空心菜」,也稱為蕹菜。在所有蔬菜中,它是價格最便宜、生長期最長、也最易種植的一種蔬菜。

空 心菜營養非常豐富,所含的維生素比番茄還要高。由於其中含有豐富的粗纖維素,因此,空心菜在促進腸蠕動、通便解毒上,具有獨特的作用。中醫典籍記載,空心 菜性涼,搗成汁後服用可解食物中毒,外用還可以起到消腫、去毒火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空心菜的菜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都有抑製作用,可預防感 染,夏季常吃可以防暑解熱、涼血排毒、防治痢疾。

最近的研究還證實,空心菜的葉子中含有一定的植物胰島素成份,可以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選空心菜時,最好挑選莖葉比較完整、新鮮細嫩、不長鬚根的。此外,空心菜買回後,很容易因為失水而發軟、枯萎,炒菜前將它在清水中浸泡約半小時,就可以恢復鮮嫩、翠綠的質感。

由於空心菜含有丹寧素的成分,因此遇熱 後很容易轉黑,所以,在選購時挑選葉片狹長、菜梗較粗的品種外,快炒、速吃也是保存風味的不二法門。

平時我們只把前端的嫩葉摘下,把大部分的菜梗拋棄了,實在可惜,其實蕹菜梗也很好吃。把蕹菜梗去頭揀淨,然後用水多沖幾道,再用力拍破切成段,用大蒜和辣椒快炒,最後用醬油、醋一淋,辣中帶酸,這就是可口下飯的『酸辣蕹菜梗』。

其實,空心菜也是蔬菜中最缺乏鮮味的, 因此調味料重些才能達到提味的效果,比如說加沙茶醬或蝦醬便是很好的吃法,『蝦醬空心菜』是頗具南洋風味的菜餚,無論蝦醬本身的強烈氣味,或添加的大蒜、辣椒,都是使味如青草的空心菜出色的功臣。

空心菜的吃法有多種,可葷可素,或做湯或炒菜。最簡單的作法是將它在沸水中燙一下,加油、鹽涼拌,清香滑脆,十分爽口。做湯時加點蒜和小魚乾,味道會非常鮮美,特別適合夏天食用。炒菜時,清炒或與牛肉同炒都可以,但一定要記住旺火快炒,避免營養流失。


本文摘自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2/108815-1.asp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味」是中國菜的靈魂

中式料理!一百道菜,就有一百種味道。這是中國菜餚的特色,〝味〞,可以說是中國菜的靈魂,古人把酸、甜、苦、辣、鹹定為五味,有所謂的「五味調和百味香」,中國被列為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味〞是其中的一個根本原因。

注 重原料的天然味性和講求食物的美味,是中華飲食文化很早就有論述和記載,像戰國時代的《呂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就詳細論述了味的根本,食物的原味和調味 品的相互作用和變化,烹飪時水、火對「味」的影響。唐代的《酉陽雜俎》一書中,從其中八個字我們就可概括瞭解當時對烹調的講究:「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明清時期美食家輩出,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袁枚,他不只是對文學有貢獻,對美食也有獨到的品味。

當時他們對美食的要求,不只要可口,而且還要宜人,袁枚在他的《隨緣食單》中說:〝求香不可用香料〞,〝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

到了近代,由於人們對味的極致追求,而養成了善於辨味和追求美味。宴席上也充斥者人工調味料。

其實做菜真的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你看把一些其貌不揚的材料,經過整理、調味、烹調,就能變化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佳餚來!

前一集我們提到「五味調和百味香」,是中國菜的本質,也就是說烹調時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和醋、糖來調味,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幻化出了多種類別的味型:

第一類為麻辣類
有 麻辣味、酸辣味、椒麻味、魚香味、陳皮味、怪味等。其中魚香、陳皮、怪味是中國獨有的味型,烹調難度大,集有鹹、甜、酸、辣、鮮、香於一菜,十多種調味比 例調和、相得益彰。其菜品有怪味雞絲、魚香肉絲、魚香蝦仁、陳皮牛肉、陳皮雞、麻婆豆腐、宮保雞丁、宮保鮮貝、回鍋肉等。

第二類為辛香類:
有蒜泥味、薑汁味、芥末味、麻醬味、煙香味、醬香味、五香味、糟香味等。具有代表性的佳餚有樟茶鴨子、煙熏排骨、麻醬鳳尾、五香熏魚、醬爆羊肉、香糟肉等等。

第三類為酸甜類
豉汁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味、糖醋味等。這一類味型使用較廣,菜品極多,有代表性的如一品宮燕、干燒魚翅、白汁鮑魚、荷花魚肚、芙蓉雞片、鍋巴肉片、八寶鴨等等,無不厚實醇濃。

無論是風味奇特的咖哩、無魚而有魚味的魚香,還是各種味道平衡和諧的怪味,其核心就是——中國菜餚重味。如何把一桌的宴席菜品,從開胃菜、主菜到最後一道甜點,能恰到好處的呈現,面面俱到,正考驗著一位廚師的功力呢!



,本文摘自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2/34446-1.asp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餐具是菜品的嫁妝

人要衣裝,食品也是如此,當美食要登大雅之堂,餐具的精美便不可忽略了。

  李白的詩說:「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他告訴我們美酒要配「金樽」,珍饈美味要用「玉盤」來裝飾,才能價值萬千。杜甫在描寫到唐代宮廷餐桌上 的奢侈華美時,也有詩云:「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駝峰確為美味,燒好後用翠綠的」玉釜」端上餐桌,清蒸魚用晶瑩透明的水晶盤子裝盛好,呈現 在達官貴人面前,真是珠聯璧合,滿桌生輝。

  如今我們仍然可以在一些高級飯店感受到堆金疊玉、鐘鳴鼎食的帝王遺風。金銀、美玉、象牙的材質,鏤鳳、雕龍的工藝,當然可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心理,對於追求這種感覺的人們也無可厚非。但是豪華僅僅為一種形式的美。在餐具運用上,風格、藝術上也可以體現美感。

  餐具材質由陶、銅、金、銀、漆器、玉、搪瓷,發展到現在盛行的不銹鋼、高塑,真可謂異彩紛呈。但是沒有哪一種質地的餐具,能像瓷器那樣使用廣泛。它堅固耐用,不易吸水,清潔美觀,雅俗共賞。

餐 具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各種禮儀活動中使用的酒杯,類似湯匙的東西,在相當早期就出現了。中國人早在西元前就使用筷子了。但餐叉在英國出現卻是在三四世紀前 的事。當餐叉剛傳入英國時,曾遭到傳教士們的反對。他們認為肉和其他食物都是上帝為造福人類而恩賜的,避免用手指接觸食物,是對上帝的傲慢無禮和侮辱。

英 國伊莉莎白女王一世也是用手指進餐的,但這有—套極嚴格的規矩。據記載,食物「應該用三隻指頭拿起」進食。 毛巾和洗手碟是必備之物,在羅馬時代,每位客人都帶著自己的毛巾。餐巾的使用只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但當時很快就成為餐桌佈置的一部分。查利王二世的御廚蓋 爾.羅斯在他的著作《烹調指導大全》—書中,曾敘述了多種折疊餐巾的方法。


本文截自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2/43764-1.asp1p3

香草園川湘浙餐廳   © 2008. Template Recipes by Emporium Digit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