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中餐餐具的使用必知

和西餐相比較,中餐的一大特色就是就餐餐具有所不同。我們主要介紹一下平時經常出現問題的餐具的使用。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
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著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

  四、是嚴格筷子的職能。筷子只是用來夾取食物的。用來剔牙、撓癢或是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餚、食物。有時,用筷子取食時,也可以用勺子來輔助。盡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過滿,免得溢出來弄髒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
掏取食物後,可以在原處「暫停」片刻,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回來享用。
   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後,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裡,不要再把它倒 回原處。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裡等涼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裡,或者反覆吮吸、舔食。 
 3.盤子
稍小點的盤子就是碟子,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裡取來享用的菜餚的。用食碟時,一次不要取放過多的菜 餚,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像是餓鬼投胎。不要把多種菜餚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 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裡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旁邊。如果食碟放滿了,可以讓服務員換。 
 4.水杯
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時使用。不要用它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進嘴裡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
中餐用餐前,比較講究的話,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濕毛巾。它只能用來擦手。擦手後,應該放回盤子裡,由服務員拿走。有時候,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濕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擦臉、抹汗。
  6.牙籤
盡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籤,更不要用來扎取食物。
(稿源:星辰美食網綜合)


本文摘自大紀元生活網

茄子

吃茄子建議不要去皮,它的價值就在皮裡面,茄子皮裡面含有維生素乙,維生素乙和維生素 ç是一對很好的搭檔,我們攝入了充足的維 ç,這個維 ç的代謝過程中是需要維生素乙的支持的。
茄子的營養,也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每100克含有蛋白質 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1克,鈣 22毫克,磷31毫
魚香茄子圖片合集(11張)
克,鐵 0.4毫克,胡蘿蔔素 0.04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 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抗壞血酸 3毫克。此外,還含有維 3。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 E室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1,保護心血管,抗壞血酸: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磷,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品癒合的功效。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龍葵鹼,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於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
3,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 E室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編輯本段適用人群
可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但脾胃虛寒,哮喘者不宜多吃。且茄子秋後其味偏苦,性涼,脾胃虛寒,體弱,便溏者不宜多食;手術前吃茄子,麻醉劑可能無法被正常地分解,會拖延病人甦醒時間,影響病人康復速度。
編輯本段食用功效
茄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熱毒癰瘡,皮膚潰瘍,口舌生瘡,痔瘡下血,便血,衄血等。


本文摘自"百度百科"

魚香茄子

魚香茄子是我國八大菜系中川菜的著名菜餚主料為茄子配以多種輔料加工燒製而成有多種不同制法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生意人家
他們家裡的人很喜歡吃魚對調味也很講究所以他們在燒魚的時候都要放一些蔥,酒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次晚上這個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只菜的時候她為了不使配料浪費她把上次燒魚時用剩的配料都放在這款菜中炒和當時她還以為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來後不好交待她正在發呆之際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這個老公不知是肚飢之故還是感覺這碗菜的特別而他還沒等開飯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還沒等一分鐘他迫不及待地問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剛在結結巴巴時,她意外地發現其老公連連稱讚其菜之味她老公見她沒回答又問了一句怎麼好吃是用什麼做得“,就這樣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給他講了一遍這款菜是用燒魚的配料來炒和其它菜餚才會其味無窮所以取名為魚香炒而得此名
後來這款菜經過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進現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譜如魚香豬肝魚香肉絲魚香茄子和魚香三絲等如今因此菜風味獨特使各地的人們所歡迎而風靡全國

本文摘自"百度百科"

畫龍點睛的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是川菜的經典佳餚。將肥瘦適中的五花豬肉切成一片片的大薄片,用沸水迅速汆燙後瀝乾,淋上蒜泥醬汁食用,吃得到豬肉本身的鮮嫩,充分展現出川 菜香辣的美味。「蒜泥白肉」的名稱,是因為「蒜泥」醬汁搭配沸水燙熟的「白肉」片食用而得名。在「切肉片機」尚未問世前,本菜餚須將豬肉切成一片片薄如紙 般的肉片,正能顯現廚師精湛的刀功。相傳它的由來東北滿族有一種「跳神儀」的傳統大禮,富貴士宦必供奉神牌於室內,春、秋擇日敬神、祭祖後,族人分享「跳神肉」。此肉皆白煮,照例不准加鹽醬,味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紙且肥瘦適中的肉片。所以「跳神肉」可說是「白肉」的始祖。

清代詩人兼美食家的袁枚認為,「滿洲跳神肉」是「白肉」中之極品,在《隨園食單》中談到,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割法雖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食一語截然相反。其豬身肉之名目甚多,滿洲跳神肉最妙」。

中 國各地的「白煮肉法」,各有其獨特的風味。而四川人的「蒜泥白肉」,大膽採用蒜泥醬汁來調味「白肉」,使其更好吃更營養,達到畫龍點睛的境界。一般的「蒜 泥醬汁」是將大蒜磨成泥,再加入醬油膏、水、細糖、麻油、辣油調勻而成,吃得到濃郁的蒜味外,尚有鮮香鹹辣且略帶清甜的好滋味。

本文摘自大紀元生活網

香草園餐廳採用照明節能改善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川菜介紹

四川菜歷史悠久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四川古稱巴蜀之地號稱天府之國“。
位於長江上游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群山環抱江河縱橫盛產糧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斷家畜家禽品種齊全山岳深丘特產熊鹿,獐,銀耳蟲草竹筍等山珍野味江河湖泊又有江團雅魚岩鯉中華鱘
優越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特產資源都為四川菜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四川菜是以成都重慶兩個地方菜為代表選料講究規格劃一層次分明鮮明協調
特點是突出麻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鮮薑調味方法有乾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複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炒煨等尤為小煎小炒幹煸和乾燒有其獨道之處從高級筵席三蒸九扣大眾便餐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
它的代表菜有宮爆雞丁乾燒魚回鍋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鴨子幹煸牛肉絲怪味雞塊燈影牛肉魚香肉絲水煮牛肉


本文連杰自"美食杰"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東坡肉的由來

繼歐陽修之後,成為北宋文壇領袖人物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他有一篇雖是苦中作樂,但卻筆調輕巧、短小優美、語言簡鍊的散文:豬肉頌: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古時大灶燒柴火﹞罨炳﹝掩埋、覆蓋﹞焰不起﹝意思是控制火候不可過旺﹞。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是蘇軾因得罪變法新黨,貶謫黃州時所作。雖然處在那種境遇裡,可他並不自我沉淪、自暴自棄,他依然非常樂觀的對待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樂趣。本篇就是他在這種情況下寫的。前四句,講煮豬肉的方法,主要是用文火悶燉。其餘寫的就是自己吃豬肉的悠閒自得的心情。

這是如假包換的,最原始的「東坡肉食譜」!從文中看,蘇軾是把自己歸入貧困但又懂得煮法、明白烹調這一類的人的。他這種安貧樂道、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通曉煮豬肉的妙方,大概都從田野父老處學來的。而這紅燒豬肉的烹飪秘訣,這位大文豪可是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才掌握到的。

東坡好食紅燒豬肉可是遠近馳名的,他曾多次在詩文中提及肉食的美味,如:「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瘦,每餐筍炒肉。」同時還流傳著這麼一件佚聞:

他有個和尚朋友叫佛印,兩人交情甚篤 。佛印駐錫金山寺,常常煮肉等待東坡的到來。有一天,煮好的豬肉不知被誰偷吃光了,東坡來時,豬肉已無,便戲作小詩一首:

「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說穿了,所謂的東坡肉,其實就是紅燒肉,用的部位是豬的前腿肉,也就是俗稱的夾心肉,能用較瘦的五花肉更好,因為它瘦的部分,煮後不容易生渣。而且用往日的陶鍋或砂鍋細火慢煨最為好。燉得酥軟腴潤的肉塊,夾出來亮晶晶,顫巍巍的,入口即化,你不垂涎三尺都不行

本文摘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8/9/1/n2248769.htm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浙菜介紹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青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索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
東部沿海漁場密布,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 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浙菜體系,由杭州,寧波,紹興和溫州為代表的四個地方流派所組成。
杭州菜歷史悠久,自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商市繁榮,各地食店相繼進入臨安,菜館,食店眾多,而且效仿京師。據南宋“夢粱錄”記載,當時“杭城食店,多是效學京師人,開張亦禦廚體式,貴官家品件“。
經營名菜有“百味羹”,“五味焙雞”,“米脯風鰻”,“酒蒸鰍魚”等近百種。明清年間,杭州又成為全國著名的風景區,遊覽杭州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騷客日益增多,飲食業更為發展,名菜名點大批湧現,杭州成為既有美麗的西湖,又有膾炙人口的名菜名點的著名城市。
杭州菜製作精細,品種多樣,清鮮爽脆,淡雅典麗,是浙萊的主流。名菜如“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油燜春筍”,“排南“,”西湖藥菜湯“等,集中反映了”杭菜“的風味特點。
寧波菜鮮鹹合一,以蒸,烤,燉為主,以烹製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主要代表菜有“雪菜大湯黃魚”,“奉化搖蚶“,”寧式鱔絲“,”苔菜拖黃魚“等。
紹興菜,擅長烹製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代表名菜有:“紹蝦球”,“干菜燜肉”,“清湯越雞”,“白鯗扣雞“等。
溫州古稱“甌”,地處浙南沿海,當地的語言,風俗和飲食方面,都自成一體,別具一格,素以“東甌名鎮”著稱。匝菜則以海鮮人饌為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代表名菜有:“三絲敲魚”,“雙味蝤蛑”,“桔絡魚腦” “蒜子魚皮”,“爆墨魚花”等。
浙菜基於以上四大流派,就整體而言,有比較明顯的特色風格,概而言之有四:
一為選料刻求“細,特,鮮,嫩。”細,取用物料的精華部分,使菜品達到高雅上乘。特,選用特產,使菜品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鮮,料講鮮活,使菜品保持味道純真。嫩,時鮮為尚,使菜品食之清鮮爽脆;
二為烹調擅長炒,炸,燴,熘,蒸,燒,海鮮河鮮烹製獨到一面,與北方烹法有顯著不同,浙江烹魚,大都過水,約有 2 / 3是用水作傳熱體烹製的,突出魚的鮮嫩,保持本味。
如著名的“西湖醋魚”,系活魚現殺,經沸水汆熟,軟熘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鮮美,眾口交贊;
三為注重清鮮脆嫩,保持主料的本色和真味,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和綠葉的菜為輔佐,同時十分講究以紹酒,蔥,姜,醋,糖調味,藉以去腥,戒膩,吊鮮,起香;
四為形態精巧細膩,清秀雅麗。此風格可溯至南宋,“夢粱錄”曰:“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食器皿,清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許多菜餚,以風景名勝命名,造型優美。

友善連結自~美食杰~

湘菜介紹

瀟湘風味,以湖南菜為代表,簡稱“湘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省,位於中南地區,長江中游南岸。
這裡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嶽衡山,北有一碧萬頃的洞庭,湘、資、沅、澄四水流經全省。
自然條件優厚,利於農、牧、副、漁的發展,故物產特別富饒。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產魚蝦和湘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史記》中曾記載,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長期以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更是廣為流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農牧副漁都很發達。
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豐富的物產為飲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著名特產有:武陵甲魚,君山銀針,祁陽筆魚,洞庭金龜,桃源雞,臨武鴨,武岡鵝,湘蓮、銀魚及湘西山區的筍、蕈和山珍野味。在長期的飲食文化和烹飪實踐中,湖南人民創制了多種多樣的菜餚。
據考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長沙地區就能用獸、禽、魚等多種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調方法,製作各種款式的佳餚。隨著歷史的前進,及烹飪技術的不斷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的湖南菜系。
湘江流域的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其特點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在品味上註重酸辣、香鮮、軟嫩。
在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煨、燉講究微火烹調,煨則味透汁濃,燉則湯清如鏡;臘味制法包括煙熏、滷製、叉燒,著名的湖南臘肉系煙熏製品,既作冷盤,又可熱炒,或用優質原湯蒸;炒則突出鮮、嫩、香、辣,市井皆知。
著名代表菜有:“海參盆蒸”、“臘味合蒸”、“走油豆鼓扣肉”、“麻辣子雞”等,都是名菜佳餚。
洞庭湖區的菜,以烹製河鮮、家禽和家言見長,多用燉、燒,臘的製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鹹辣香軟。燉菜常用火鍋上桌,民間則用蒸缽置泥爐上燉煮,俗稱蒸缽爐子。
往往是邊煮邊吃邊下料,滾熱鮮嫩,津津有味,當地有“不願進朝當駙馬,只要蒸缽爐子咕咕嘎”的民謠,充分說明燉菜廣為人民喜愛。代表菜有:“洞庭金龜”、“網油叉燒洞庭桂魚”,“蝴蝶飄海”、“冰糖湘蓮”等,皆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區名餚。
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醃肉,口味側重鹹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濃厚的山鄉風味。代表菜有:“紅燒寒菌”、“板栗燒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鴨”等,皆為馳名湘西的佳餚。
綜觀湖南菜系的共同風味是辣味菜和臘味菜。以辣味強烈著稱的朝天辣椒,全省各地均有出產,是製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臘肉的製作歷史悠久,在我國相傳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三地區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是同中存異,異中見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
統觀全貌,則刀工精細,形味兼美,調味多變,酸辣著稱,講究原汁,技法多樣,尤重煨烤。 “日夜江聲下洞庭”,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湘菜這朵奇葩,將會開得更加鮮豔奪目。

本文連結自"美食杰"

香草園川湘浙餐廳   © 2008. Template Recipes by Emporium Digital

TOP